纵横捭阖
拼音zòng héng bǎi hé
含义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典故出处
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近义词
兵不厌诈、远交近攻
英文翻译
tactics of a skilled diploma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成语举例:〖示例〗政客错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纵横捭阖,各戴一尊。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横,不能读作“hènɡ”;捭,不能读作“bēi”;阖,不能读作“ɡài”。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都想对付秦国,但是他们的态度分为两派,以张仪为首的一帮人到处游说服从秦的领导,支持秦国统一六国,这一派叫横;以苏秦为首的鼓吹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叫纵,但他们各自为政,最终被秦所灭。
详细解释
- 纵横捭阖是由“纵横”和“捭阖”两个词组成的,是一个形容人才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游刃有余、灵活应对的成语。纵横表示能够自如地掌握局势、横扫敌人,捭阖表示能够熟练地拆解、组合各种因素,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
- 纵横捭阖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高超的智慧和能力,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应对自如,掌握主动权,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商人、军事家等在各自领域中具备卓越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故事中,魏国公子无忌被困在一座城池之中,他利用城中的地势和敌人的弱点,巧妙地设计了一套计谋,最终成功逃脱并击败了敌人。这个故事形象地展示了纵横捭阖的精神。
成语结构
- 纵横捭阖是一个由动词和动词的组合成语,其中“纵横”表示纵向和横向的行动,而“捭阖”表示拆解和组合的动作。
例句
- 1. 他在商场上纵横捭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2. 这位政治家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赢得了人民的支持。3. 这位将军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纵横捭阖的发音拆解成“纵横+捭阖”,并结合相关的故事和例句进行记忆。也可以将其与类似意义的成语进行对比,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纵横驰骋、左右逢源等,扩展对纵横捭阖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纵横捭阖,成为了班长。2. 初中生:她在比赛中纵横捭阖,获得了第一名。3. 高中生:他在学术竞赛中纵横捭阖,被大学录取。4. 大学生:她在创业中纵横捭阖,成功开办了自己的公司。5. 成年人:他在职场中纵横捭阖,获得了晋升和加薪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