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御史
拼音tiě miàn yù shǐ
含义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出处《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典故出处
《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英文翻译
an official who stands on principles and never yields to pressur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成语举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王德用,人称黑王相公;赵清献,世号铁面御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公正严明的官员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翰林学士曾公亮听说赵抃是一个敢怒敢言的忠义之士,虽然没有见过面,但还是向皇帝推荐他为殿中侍御史。赵抃上任后,目睹朝廷的种种弊端,他浩然正气堤上书弹劾权贵。由于他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
详细解释
- 铁面御史是明代官制中的一个职位,御史是皇帝的监察官,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铁面御史指的是在执行公务时,御史严厉公正,不畏权贵,勇敢无畏,不怕得罪人。
使用场景
- 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事情十分严肃认真,不被外界干扰和影响,坚持原则和正义。
故事起源
- 铁面御史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明朝官员中有一位叫李时中的御史,他非常有正义感,公正无私,对待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绝不姑息。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铁面御史”。
成语结构
- 铁面御史的结构是“形容词 + 名词”。
例句
- 1. 这位领导真是铁面御史,对待违纪的同事绝不手软。2. 那个法官铁面御史,审判案件公正无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严肃又坚定的官员,面容如铁,对待事情公正无私,不畏强权。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明代的官制和御史的职责,以及其他与正义、公正相关的成语,如“刚正不阿”、“公平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的铁面御史,对我们的作业要求非常严格。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铁面御史,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高中生:社会需要更多的铁面御史,才能净化官场,改善社会风气。大学生:铁面御史是一种对待事情严肃认真的态度,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也保持这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