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在词典中的解释
lièguānhuǐmiǎn,báběnsāiyuán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拼音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

含义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典故出处

  • 《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成语举例:桂阳负众,轻问九鼎,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南齐书 高帝记》)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裂冠毁冕,原指古代君主因国家灭亡而失去王位和封号,形容国家破败、灭亡的景象。拔本塞源,意为割断根本,堵塞源头,引申为破坏根本,毁灭基础。

使用场景

  • 主要用于形容事物或局势的彻底崩溃和毁灭,常用于描述严重的灾难、破坏、失败等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宣公二年》。当时,齐国的宣公因为政治失职,导致国家陷入困境。宣公的臣子告诉他,他的统治就像是“裂冠毁冕,拔本塞源”,意味着国家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国家或事物的彻底崩溃和毁灭。

成语结构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的结构是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的。

例句

  • 1. 这场灾难使整个城市陷入了裂冠毁冕,拔本塞源的境地。2. 这次失败对他的事业造成了裂冠毁冕,拔本塞源的打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与国家或事物的彻底崩溃和毁灭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成破坏根本、毁灭基础的情景,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破坏、毁灭相关的成语,如“祸起萧墙”,“一发千钧”等,以扩展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次考试失败了,我感觉自己的裂冠毁冕,拔本塞源。2. 初中生:战争导致了城市的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让人心痛不已。3. 高中生:这次公司的破产使整个行业都陷入了裂冠毁冕,拔本塞源的状态。4. 大学生:这个政策的实施将会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的影响。以上是关于“裂冠毁冕,拔本塞源”成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