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若无睹
拼音shì ruò wú dǔ
含义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典故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近义词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
反义词
亲眼目睹
英文翻译
ignore <close one's eyes to>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
成语举例:对敌人采用的反动的新原则视若无睹。(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若,不能写作“弱”。
成语辨析:视若无睹与“熟视无睹”有别:视若无睹侧重于形容缺乏观察力;“熟视无睹”侧重于形容缺乏注意力。
详细解释
- 视:看;若:好像;无:没有;睹:看见。形容对某事物漠不关心或不予理会,好像没有看见一样。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对重要的事情漠不关心,不予理睬,完全不在意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关于成语“视若无睹”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人们通常认为它来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无亲,晋人视若无睹。”意思是昭公没有亲戚,晋国的人对他漠不关心,不予理会。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人物,谓语为“视若无睹”。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劝告视若无睹,还是一意孤行。2. 领导的批评他完全视若无睹,没有丝毫改正的意思。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每个字拆开来记忆,比如“视若无睹”,可以将“视”字想象成一只眼睛,若干个“若”字堆叠在一起,表示无数个事物,再想象一个人把这些事物当作无关紧要的,完全不理会,就是“视若无睹”。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漠不关心相关的成语,如“置若罔闻”、“充耳不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朋友受伤了,但他却视若无睹,没有去帮助。2. 初中生:老师在班上批评了他,但他视若无睹,继续做自己的事情。3. 高中生:他对社会问题视若无睹,只关心自己的利益。4. 大学生:他看到有人遭受不公正待遇,却视若无睹,没有站出来维护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