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履倒置
拼音guān lǚ dào zhì
含义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典故出处
《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近义词
冠履倒易
英文翻译
wearing the shoes on the head and the cap on the feet <upside dow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成语举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难道就大小易位,冠履倒置?”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冠,古代帝王的冠冕;履,古代帝王的鞋子。冠履倒置原本是指古代帝王的服饰次序颠倒,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来形容人的品德败坏,道德颠倒的行为。比喻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
使用场景
- 冠履倒置一词通常用于批评和讽刺那些道德败坏、颠倒是非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家、官员、商人等在利益驱使下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生活中的不正当行为。
故事起源
- 据说,冠履倒置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的君主孟尝君非常喜欢狩猎,但他却不穿冠冕,也不穿鞋子,而是光着头、光着脚去狩猎。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冠冕和鞋子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着尊严和权力。后来,人们就用“冠履倒置”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的人。
成语结构
- 冠履倒置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其中冠履是名词,倒置是动词。
例句
- 1. 这个官员贪污受贿,真是冠履倒置。2. 他明明知道这件事是错的,却还要这样做,简直是冠履倒置。3. 这个商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完全是冠履倒置的表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冠冕和鞋子的次序颠倒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头戴鞋子,脚穿冠冕的奇异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冠履倒置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学习其他与道德、品行相关的成语,如“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考试作弊,真是冠履倒置。2. 初中生:这个学生偷窃同学的东西,真是冠履倒置。3. 高中生: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完全是冠履倒置的表现。4. 大学生:这个公司老板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简直是冠履倒置。5. 成年人:他明明知道这件事是错的,却还要这样做,真是冠履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