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况愈下
拼音měi kuàng yù xià
含义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出处《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典故出处
《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近义词
江河日下、日暮途穷
反义词
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英文翻译
go down the drai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成语举例: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况愈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仅仅这样的十个字而已。(郭沫若《论曹植》)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走下坡路
成语结构:复杂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愈,不能读作“yū”。
成语辨形:愈,不能写作“俞”。
成语辨析:每况愈下和“江河日下”;都有处境越来越坏的意思。但每况愈下偏重在大致地表示“越来越坏”;“江河日下”侧重于形象地表明处境。
成语谜面:越来越差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假思索:“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每况愈下是由“每”、“况”、“愈”、“下”四个字组成的成语。每,表示每一次;况,表示情况;愈,表示越来越;下,表示变坏或恶化。每况愈下形容事物或情况逐渐变坏,趋于恶劣。
使用场景
- 每况愈下可以用来形容各种情况的恶化,如经济每况愈下、环境每况愈下等。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负面的语境中,表达对事物或情况变坏的担忧或忧虑。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叫曹刿,他是齐国的一位将军。当时,齐国与晋国发生了战争,曹刿提出了一个计策,但是齐国的贵族并不理解他的计策,认为他的计策不可行。曹刿为了证明自己的计策是正确的,他拿了两块木板,一块写上“曹刿之策”,另一块写上“曹刿之败”。然后,他把这两块木板放在路上,让路过的人来选择。结果,所有人都踩在“曹刿之策”上面,没有人踩在“曹刿之败”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情况变坏时,人们更愿意相信成功的可能性。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固定结构。
例句
- 1. 经过多年的环境破坏,这片森林的状况每况愈下。2. 由于管理不善,公司的业绩每况愈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每个字的意思单独记忆,然后通过组合来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每况愈下可以想象成一个事物或情况逐渐下降的过程。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变坏、恶化相关的成语,如日薄西山、一落千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成绩每况愈下,我要努力学习了。2. 初中生:社会环境每况愈下,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建设。3. 高中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我得找份兼职来减轻负担。4. 大学生:这个社团的组织能力每况愈下,我们需要重新调整。以上是关于“每况愈下”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