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哭啼啼
拼音kū kū tí tí
含义不停的哭泣。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典故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近义词
呜呜咽咽、抽抽噎噎
反义词
哈哈大笑
英文翻译
weep and wail endless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不停的哭泣。
成语举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哭哭啼啼道:‘不知小人家主何事触犯老爷,被老爷射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指哭泣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哭得非常伤心或非常厉害,通常表示情感激烈或者痛苦不堪。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失去亲人、受到背叛、遭受重大挫折等情况下的悲痛和痛苦。
故事起源
- 《魏书·李冯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李冯哭哭啼啼,见者皆笑。”这是唐代李冯在朝廷中哭泣的故事。李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官员,但是他因为意见不合被贬到了边远地区。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冤屈,于是在朝廷中哭泣。人们看到他这样,不但没有同情,反而嘲笑他。从此以后,人们用“哭哭啼啼”来形容一个人哭得很伤心或很厉害。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动词
例句
- 1. 他失去了亲人,整天哭哭啼啼的。2. 她被辞退后,整天哭哭啼啼地不停地责怪自己。3. 孩子摔倒了,开始哭哭啼啼地大声哭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哭哭啼啼”与一个人在失去重要东西或经历痛苦时的情景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情感和痛苦相关的成语,如“伤心欲绝”、“泪如雨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我的小狗走丢了,我哭哭啼啼地找了一整天。2. 初中生:考试没考好,我哭哭啼啼地告诉爸妈,他们很失望。3. 高中生:我最好的朋友要搬到另一个城市去了,我哭哭啼啼地送她去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