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
拼音shí jīn bù mèi
含义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处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典故出处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近义词
路不拾遗
反义词
贪得无厌、财迷心窍
英文翻译
return the money foun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成语举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昧,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辨形:昧,不能写作“味”。
成语谜面:拾到金钱交公
歇后语:拾到巨款交公
详细解释
- 拾金不昧是指在拾到金钱时,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毫不犹豫地将其归还给失主。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诚实守信、重视道德的品质。
使用场景
- 拾金不昧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临诱惑时,能够坚守原则,不追求个人利益而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也可以用来表扬那些有道德观念和良好品质的人。
故事起源
- 拾金不昧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人在路上拾到了一袋金钱,他毫不犹豫地将金钱归还给了失主。这个人的行为被人们所称赞,成为了一个榜样。后来,人们用“拾金不昧”来形容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成语结构
- 成语“拾金不昧”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拾”、“金”、“不”和“昧”。
例句
- 1. 他在路上拾到了一笔钱,但他拾金不昧,将钱归还给了失主。2. 这个小孩非常懂事,他从小就懂得拾金不昧的道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成语“拾金不昧”:将“拾”字与“拾取”联系起来,表示拾取金钱。将“金”字与“金钱”联系起来,表示金钱。将“不”字与“不考虑个人利益”联系起来,表示不追求个人利益。将“昧”字与“毫不犹豫”联系起来,表示毫不犹豫地归还。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例如“守口如瓶”、“守身如玉”等,来拓展对诚实守信品质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拾到了一个钱包,我会拾金不昧地将它交给老师。2. 初中生:我发现有人掉了一张百元大钞,我立刻拾金不昧地追上去归还给他。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会选择拾金不昧,坚守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