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啼鬼啸
拼音niǎo tí guǐ xiào
含义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形容声音凄厉幽怨。
出处唐·无名氏《冥音录》:“声调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啸,闻之者莫不歔欷。”
典故出处
唐·无名氏《冥音录》:“声调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啸,闻之者莫不歔欷。”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形容声音凄厉幽怨。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鸮,古代称猫头鹰;啼,哭;鬼,鬼魂;啸,凄厉的声音。这个成语形容声音凄凉、恐怖,给人以不祥之感。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声音凄凉、恐怖的场景,例如形容风声、夜晚的动物叫声等。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梁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故事中,一位名叫周景的人在夜晚听到了凄厉的猫头鹰叫声,这声音使他感到非常恐惧和不祥。后来,他将这个声音形容为“鸮啼鬼啸”,并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名词+动词
例句
- 1. 夜深人静时,我听到了远方传来的鸮啼鬼啸声。2. 在幽暗的森林中,只有鸮啼鬼啸的声音回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鸮啼鬼啸的发音与凄厉的声音联系起来,想象夜晚的恐怖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形容声音的成语,如“狗吠不惊”、“虎啸龙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夜晚的森林里,听到了鸮啼鬼啸的声音,我害怕得不敢动弹。2. 初中生:听到了鸮啼鬼啸的声音,我感到一阵寒意,不禁加快了脚步。3. 高中生:深夜,我独自走在街上,突然听到了鸮啼鬼啸的声音,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