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不胜德
拼音yāo bù shèng dé
含义比喻邪不压正。
出处《史记·殷本纪》:“臣闻妖不胜德。”
典故出处
《史记·殷本纪》:“臣闻妖不胜德。”
近义词
邪不压正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邪不压正。
成语举例:俗话说:“妖不胜德”,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邪不压正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妖,指邪恶的魔怪;不胜,指不能战胜;德,指善良美德。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正义善良的力量是无法被邪恶势力所战胜的。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善良的人或正义的力量在面对邪恶时能够战胜邪恶。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下篇》。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叫庄周,他在一个荒郊野外的地方看到一棵枯树上有一只大鸟,庄周问大鸟:“你为什么不飞走呢?”大鸟回答说:“我不敢飞,因为我怕人们会把我当作妖怪。”庄周听后,深感人们的恶意和不公平对待,于是他写下了“妖不胜德”这个成语,表达了善良美德的力量是无法被邪恶所战胜的。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妖”、“不胜”和“德”。
例句
- 1. 在这个故事中,正义的力量最终战胜了邪恶,证明了妖不胜德。2. 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正义,妖就不会胜过我们的德。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该成语与庄子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庄子在野外看到大鸟的情景,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正义、善良、邪恶相关的成语,如“善恶终有报”、“善有善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相信妖不胜德,只要我们做好事,就会得到好的回报。2. 初中生:面对欺凌,我们要坚信妖不胜德,正义终将战胜邪恶。3. 高中生: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保持善良的品质,相信妖不胜德,为社会带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