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昌言无忌在词典中的解释
chāngyán

昌言无忌

拼音chāng yán wú jì

含义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出处清·汪琬《答李举人论以史证经书》:“昌言无忌,希赐裁答。”

典故出处

  • 清·汪琬《答李举人论以史证经书》:“昌言无忌,希赐裁答。”

近义词

  • 直言不讳

英文翻译

  • not to mince matter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成语举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5回:“主张变更国体,昌言无忌。”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敢于直言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昌言无忌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辞宽宏大度,毫不拘束,不受任何顾忌和限制。这个成语强调了人在言辞表达上的自由和大胆,表示说话时不必拘泥于传统观念或担心他人的反应。

使用场景

  • 昌言无忌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人在言辞表达上的自由和大胆,适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当一个人在辩论或演讲中敢于直言不讳,毫不拘束时,可以使用昌言无忌来形容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在艺术创作、文学评论等领域中的言辞自由。

故事起源

  • 昌言无忌这个成语源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事中,主父偃是一个有才华的演说家,他的言辞自由大胆,毫不拘束。他在演讲中不担心得罪权贵,敢于直言不讳,因此被称为昌言无忌。

成语结构

  • 昌言无忌是由“昌”、“言”、“无”、“忌”四个字组成的。其中,“昌”表示宽宏大度,“言”表示言辞,表达,“无”表示没有,“忌”表示顾忌、限制。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昌言无忌,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2. 这位作家的评论昌言无忌,毫不拘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3. 他的演讲昌言无忌,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昌言无忌”这个成语拆分成四个字来记忆,每个字的含义都比较容易理解。同时,可以结合故事起源中的主父偃的形象来记忆,想象他在演讲中昌言无忌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言辞表达和自由相关的成语,如“放言高论”、“逆耳忠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可以昌言无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2. 初中生:我们应该在班会上昌言无忌地讨论问题,共同找到解决办法。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他昌言无忌地批评了对方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立场。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昌言无忌地参与社会讨论,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拆字解意

昌言无忌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