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拼音shí shì qiú shì
含义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典故出处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近义词
脚踏实地
反义词
有名无实、徒有虚名
英文翻译
base on fact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成语举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我们对待问题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客气才好。”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补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是,不能写作“士”。
成语辨析: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都有“做事认真;从实际出发”之意;但实事求是有“研究和探求事物发展规律”之意;而“脚踏实地”没有此意。实事求是多用于形容做事方法上;而“脚踏实地”多形容做事的精神和态度。
成语谜面:找根据;不图虚假,查明真相
歇后语:三担牛粪六筲箕
成语故事
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特别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述,他读儒学时总是根据实例求证真相。他从民间得到好书后,亲自抄写一份给原主,同时还赠以金银。因此很多人慕名给他送书。长此以往,他的藏书比朝廷的存书还多。
详细解释
- 实事求是强调对事实的准确把握和客观分析,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真实和客观为准则。
使用场景
- 实事求是适用于各种情境,特别是在决策、评价、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醒人们要以事实为依据,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干扰。
故事起源
- 《论语·述而》中的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被解释为“实事求是”的起源。这句话意味着只有真实的根据,才能产生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成语结构
- 实事求是是一个四字的成语,由实、事、求、是组成。
例句
- 1.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收集和分析数据。2. 他在工作中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3. 领导希望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实事求是的每个字拆分开来记忆,例如实字可以联想到实际、实在,事字可以联想到事情、事实,求字可以联想到追求、寻求,是字可以联想到正确、真实。通过与这些相关词汇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实事求是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实事求是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玩具被小红损坏后,实事求是地告诉老师是自己不小心弄坏的。2. 小学生:老师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考试成绩,不骄傲也不气馁。3. 中学生:在班级讨论中,学生们要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4. 大学生:在科研实验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以获得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