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
拼音shí è bù shè
含义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出处《隋书·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条:……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典故出处
《隋书·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条:……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近义词
罪大恶极、罪该万死
反义词
罚不当罪、立功赎罪
英文翻译
be too wicked to be pardon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成语举例:这个暴徒,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真是十恶不赦。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恶,不能读作“wù”。赦,不能读作“chì”。
成语辨形:赦,不能写作“色”。
成语辨析:十恶不赦和“罪大恶极”;都有“罪恶极大”的意思。但十恶不赦偏重于“不赦”;“罪大恶极”偏重于“罪恶大到极点。”
成语谜面:死囚
详细解释
- 十恶不赦意味着某人的罪行极其恶劣,罪恶之重无法原谅或宽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罪行极其严重,罪状极其恶劣的人,表示对其犯罪行为的严厉谴责和憎恶。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讨论中,用来强调某人的罪行极其严重,罪恶不可容忍,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原谅或宽恕。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做荀息的大臣,他因为私自杀害了一位高官,罪行极其严重。当时晋国的公众对此事愤怒非常,纷纷要求荀息受到严惩。于是,晋国的国君晋昭公就以“十恶不赦”来形容荀息的罪行,表示对他的犯罪行为不能宽恕。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和发音如下:十:shí,表示数目为十;恶:è,表示罪恶、邪恶;不:bù,表示否定、不可;赦:shè,表示宽恕、原谅。
例句
- 1. 这位罪犯的行为十恶不赦,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2. 我们绝对不能对那些犯下十恶不赦罪行的人心慈手软。3. 他的罪行被评为十恶不赦,不论如何都无法洗清。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十恶不赦”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犯下了十种非常恶劣的罪行,这些罪行无法被原谅或宽恕,因此被称为“十恶不赦”。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例如“罪大恶极”、“罪孽深重”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该主题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欺骗行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他的行为是十恶不赦的,要严肃处理。2. 初中生:那个杀人犯的罪行非常严重,他的行为被评为十恶不赦,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3. 高中生:社会上有些人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这种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绝不能放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