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不及腹
拼音biān bù jí fù
含义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典故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近义词
鞭长莫及
反义词
绰绰有余
英文翻译
beyond the range of one's abilit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成语举例:则脉络相连,可以应援,邈在鄂渚,岂无鞭不及腹之虑。★《宋史·李宗勉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力量达不到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仗着势力强大不征得宋国同意派大夫申舟经宋国出使齐国,宋国杀了申舟。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没有理由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
详细解释
- 鞭不及腹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鞭”和“腹”两个词组成。其中,“鞭”指的是鞭子,用来鞭打马匹;“腹”指的是人的腹部。成语的意思是鞭子打不到马的腹部,比喻方法不得当,无法解决问题。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工作中的解决问题、学习中的应对困难等。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斗争。当时,项羽部下韩信提出了一种计策,希望能够击败刘邦。然而,项羽并没有采纳韩信的计策,而是采用了自己的方法。结果,这个方法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失败。后来人们就用“鞭不及腹”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形容词“鞭不及”和名词“腹”组成。
例句
- 1. 这个方案太简单了,根本鞭不及腹。2. 他的解决方法鞭不及腹,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鞭不及腹”与鞭子和腹部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用鞭子打马,但鞭子却打不到马的腹部,表示方法不对头。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力不从心”、“本末倒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数学题的方法错了,鞭不及腹。2. 初中生:老师教的学习方法鞭不及腹,我要找其他的学习方法。3. 高中生: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鞭不及腹,需要重新思考。4. 大学生:我的论文写作方法鞭不及腹,需要改进。5. 成年人:他的经营策略鞭不及腹,导致了公司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