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钩盗国
拼音qiè gōu dào guó
含义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出处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典故出处
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近义词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英文翻译
One man gets a scaffold for one murder, another a throne for man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窃钩盗国是由“窃”、“钩”、“盗”、“国”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窃”指偷盗、私自占有;“钩”指用钩子捞取;“盗”指偷窃;“国”指国家。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某人通过偷盗、抢夺等手段夺取国家的政权或财富。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背叛国家、篡夺政权或掠夺国家财富的人。可以用于政治、历史、社会等领域的讨论或评论中。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据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郑国的国家被一个名叫子牙的人用计策所征服。子牙原本是郑国的一位重要官员,但他背叛了国家,利用自己的职位窃取了国家的财富和权力。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那些背叛国家、篡夺政权或掠夺国家财富的人,形成了成语“窃钩盗国”。
成语结构
- Subject + 窃钩盗国
例句
- 1. 这个贪官利用职权窃钩盗国,最终被法律严惩。2. 他为了巨额利益,不惜窃钩盗国,背叛了自己的祖国。3. 那些窃钩盗国的人,最终都会受到历史的审判。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钩子偷窃国家的财富和权力,这样的行为非常背叛和可耻。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中的其他背叛国家、篡夺政权或掠夺国家财富的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学习了“窃钩盗国”的故事,知道了背叛祖国是多么可耻的行为。
2. 初中生
- 老师让我们用“窃钩盗国”这个成语来写一篇作文,讲述背叛国家的危害。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一些窃钩盗国的事件,明白了权力的腐败对国家的破坏。4. 大学生:研究中国历史时,我们讨论了一些窃钩盗国的案例,思考了背叛行为的根源和对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