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琅琅上口在词典中的解释
lánglángshàngkǒu

琅琅上口

拼音láng láng shàng kǒu

含义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典故出处

  • 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近义词

  •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反义词

  • 诘屈聱牙

英文翻译

  • can recite quite fluently <easy to pronounc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成语举例: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郭沫若《沸羹集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琅,不能读作“liánɡ”。
    成语辨形:琅,不能写作“朗”。

详细解释

  • 琅琅上口形容词语的音调或声音优美、流畅,使人听起来非常舒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诗歌、歌曲、演讲等具有优美声音的表达方式。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评价文学作品、演讲、歌曲、广告等具有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好,能够言之有物,表达清晰。

故事起源

  •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了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李贺的诗人,他的诗歌非常有韵律感和音乐感,被人称为“琅琅上口”。后来,人们就用“琅琅上口”来形容优美的语言。

成语结构

  • 琅琅上口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这首歌的歌词琅琅上口,一听就让人心情愉悦。2. 他的演讲非常琅琅上口,让人印象深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听一首非常动人的歌曲,歌词优美动听,让你心情愉悦,这就是“琅琅上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语言、文学相关的成语,如“文不加点”、“口若悬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篇童话故事的叙述非常琅琅上口,我很喜欢。2.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非常琅琅上口,我们都能听懂。3. 高中生:这首诗的韵律和押韵都非常好,琅琅上口。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语言流畅、准确,非常琅琅上口。5. 成年人:他的演讲能够言之有物,琅琅上口,让人印象深刻。

拆字解意

琅琅上口成语造句

  • 琅琅上口造句(精选24条)

    1、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2、词采华美,着意为文,读来琅琅上口。3、这段子乃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序》,许多人都能琅琅上口,自也不需多表出处。4、也可以自己创造新的酒令出来,但是一般人没有一定的猜码水平是想不出既合乎情理有琅琅上口、符合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