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负薪
拼音pī qiú fù xīn
含义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典故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成语举例:勿据梧而策杖,亦披裘负薪。★唐·王绩《游北山赋》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指志高行洁的隐士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最小的儿子延陵季子姬札经常出使各国,见识广博,名气很大。他出使齐国时在路边发现一块金子,叫路边砍柴人去拣。没想砍柴人说我五月天还披着皮袄,背柴禾,像那种拣金子的人吗?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惭愧。
详细解释
- 披裘负薪意味着人们为了追求某个目标,甘愿放弃一切舒适和享乐的生活,甚至忍受艰苦和辛劳。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或目标,不断努力和牺牲,舍弃一切舒适和享乐的生活。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个人在山上砍柴,因为天气寒冷,他披上裘皮以保暖。突然,他看到了一棵梨树上结满了梨子,非常诱人。但他想到了自己砍柴的责任,于是选择了放弃梨子,继续努力砍柴,忍受着寒冷。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有时需要舍弃眼前的享乐和舒适。
成语结构
- 披裘负薪的结构是“披裘”和“负薪”,其中,“披裘”表示披上裘皮,象征着放弃舒适的生活;“负薪”表示背负着柴薪,象征着承担辛劳的努力。
例句
- 1.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披裘负薪地学习了五年。2. 她披裘负薪地工作,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披着裘皮背负着柴薪,忍受着寒冷和辛劳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努力和奋斗相关的成语,如“争先恐后”、“勤劳致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披裘负薪,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2. 初中生:他为了参加比赛,披裘负薪地训练了一个月。3. 高中生:我愿意披裘负薪,为了未来的梦想而努力奋斗。4. 大学生:他披裘负薪地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