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等身
拼音zhù zuò děng shēn
含义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出处《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典故出处
《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近义词
学富五车
反义词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成语举例:会上陈列了他多年来的全部著作,那时他已是著作等身了。(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形:身,不能写作“生”。
成语谜面:高产作家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从小有神童之称的贾黄中15岁高中进士,他父亲对他要求很严,规定每天要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办法是将要读的文章篇幅展开,用它来量黄中的身高。身高多少就得读完多长的文章。黄中的记忆力相当惊人,居然读完就可背诵。
详细解释
- 著作等身是指一个人的著作数量多且内容丰富,堪称一身之力。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学术或专业造诣非常深厚,且著作丰富。
故事起源
- 著作等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当时,汉朝的文学家司马迁给自己的著作《史记》题写了一篇自序,其中写道:“虽有著作十二,著作等身。”意为虽然有十二种著作,但每一种都堪称一身之力。从此,著作等身成为了形容著作丰富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 动词+ 宾语
例句
- 1. 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广泛且成果丰富。2. 这本书是一部著作等身的百科全书,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知识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著作等身”与一个人的身体进行类比,想象一个人的身体上到处都是著作,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学术研究、著作创作相关的成语,如“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著作等身的科学家。2. 初中生:他的诗歌作品非常优秀,可以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诗人。3. 高中生:这位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丰富,可以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4. 大学生:他的论文发表了很多,可以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