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凡起例
拼音fā fán qǐ lì
含义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出处晋·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典故出处
晋·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近义词
起例发凡
英文翻译
introduction and guide (to a book or a subjec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成语举例:《艺凤堂友朋书札·陆心源》:“本拟为志局发凡起例,商订章程。”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用于书籍资料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发凡起例是一个出自《礼记·曲礼上》的成语,意为以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为起点,推广到普遍适用的情况或原则。它强调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普遍规律,从而进行类推推理。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教育、辩论、演讲和写作等场合,用来引出一个具体的例子,以便更好地说明普遍原理或情况。
故事起源
- 《礼记·曲礼上》是一本古代经典的礼仪文献,其中记载了许多礼仪的规范和原则。发凡起例这个成语就是从这本书中衍生出来的,用来强调礼仪规范的普遍适用性。
成语结构
- 发凡起例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发、凡、起、例。
例句
- 1. 他用一个小故事作为发凡起例,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这个道理。2. 在辩论中,通过发凡起例可以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发凡起例”拆分为“发凡”和“起例”来记忆。发凡可以联想为发现普遍规律,起例可以联想为以一个例子为起点。同时,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具体的例子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礼仪和辩论技巧的知识,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发凡起例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一个小故事发凡起例,让我们明白了为人要诚实的道理。2. 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用发凡起例的方法来支持我的观点。3. 高中生:通过发凡起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定理和公式。4. 大学生:研究生导师用发凡起例的方法教授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