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
拼音kū mù féng chūn
含义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典故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近义词
枯树生花、绝处逢生
反义词
暗无天日、生不逢时
英文翻译
A dried up tree comes to life agai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成语举例:枯木逢春,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逢,不能读作“fènɡ”。
成语辨形:逢,不能写作“蓬”。
成语谜面:枯枝发芽
歇后语:千年铁树开了花
成语故事
梁武帝时,谏议大夫韦恕被贬为驷马监的判院。一天梁武帝的“照殿玉狮子”跑了,韦恕的手下沿着雪上的马蹄印找到张果老的瓜园,韦恕带全家去拜谢张果老。张果老看上韦恕的18岁的女儿,韦恕顺从天意将女儿嫁给80多岁的张果老。
详细解释
- 枯木逢春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枯木指的是干枯、没有生气的树木,逢春指的是遇到春天。成语的意思是像枯木一样失去生机的事物,在春天来临时突然复苏。
使用场景
- 枯木逢春常用于形容事物在困境中迎来转机或好转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失败或挫折后重新振作,或者形容一个企业在经济低迷时突然迎来繁荣。
故事起源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范雎和蔡泽被秦国俘虏,被关在牢里。他们在牢里遇到一棵枯木,范雎对蔡泽说:“这棵枯木也能逢春,我们何不更应该有希望呢?”后来,他们被释放出来,成为了齐国的重要官员。这个故事成为了枯木逢春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枯木逢春由两个词语组成,形容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经历了一段低谷后,他终于枯木逢春,事业开始蓬勃发展。2. 这家公司在经济危机中陷入困境,但是通过改革创新,最终实现了枯木逢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棵干枯的树木,在春天来临时突然长出嫩绿的叶子,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逢凶化吉”、“破镜重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枯木逢春,进步很大。2. 初中生: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他坚持不懈,最终枯木逢春,成功了。3. 高中生: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家公司通过创新,实现了枯木逢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