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巧言令色在词典中的解释
qiǎoyánlìng

巧言令色

拼音qiǎo yán lìng sè

含义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典故出处

  • 《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近义词

  • 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反义词

  • 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英文翻译

  • clever talk and an ingratiating manner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成语举例:(1)这个人常巧言令色,讨好他人,借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2)巧言令色者,多数是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成语辨形:令,不能写作“另”。
    成语辨析:见“能说会道”。
    成语谜面:七月谈秋景

成语故事

  • 传说舜帝时期,皋陶和禹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大事,皋陶认为按先王之道处理政务,大臣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作为帝王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待人宽厚仁慈。禹补充说还要知人善任,有智慧的人才能用人得当,不会害怕那些花言巧语讨好的人。

详细解释

  • 巧言令色是由“巧言”和“令色”两个成语组成的。其中,“巧言”指的是巧妙而动听的言辞,往往能够迷惑别人;“令色”则表示迷人的表情或态度。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通过巧妙的言辞和迷人的表情来迷惑或欺骗人。

使用场景

  • 巧言令色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善于利用言辞和表情来欺骗他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口才了得、擅长说话讨好别人的人,也可以用来指那些虚伪、不真诚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巧言令色的故事,最著名的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则故事。相传,楚国有一位名叫贾生的人,他善于巧言令色,能够以此获得君王的宠爱。然而,他的欺骗最终被揭穿,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这个故事成为了巧言令色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巧言令色是由两个成语组成的,其中“巧言”和“令色”都是形容词性的成语。

例句

  • 1. 他总是巧言令色地说话,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2. 她用巧言令色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巧言令色的含义与其发音进行联想记忆。例如,“巧言”可以联想为“巧妙的言辞”,而“令色”可以联想为“迷人的表情”。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巧言令色相关的成语,例如“巧舌如簧”、“以己之长,攻人之短”等。这些成语都与巧言令色有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巧言令色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巧言令色说服了我去玩游戏。2. 初中生:她用巧言令色向老师请假。3. 高中生:他总是用巧言令色欺骗别人的信任。4. 大学生:她通过巧言令色成功地获得了这份工作。5. 成年人:他用巧言令色说服了投资者投资他的项目。

拆字解意

巧言令色成语造句

  • 巧言令色造句(精选52条)

    1、他巧言令色,居心叵测,绝不是一个好人。2、孔子一生不耻没气节或巧言令色的小人,但他尤其最痛恶与貌似恭谨的伪君子为伍.3、讲台之上何谓无碍辩才,通常即指学究所以为的巧言令色。4、所以福康安看不起和珅出身,看不起和珅巧言令色,更看不起和珅与...

  • 巧言令色造句,巧言令色的意思(精选19条)

    语义说明形容人矫情虚伪。贬义。使用类别用在「谄媚讨好」的表述上。例句01我最厌恶那些巧言令色,表里不一的人。02看他那种巧言令色的样子,十足是个伪君子。03他是个巧言令色的人,对长官极尽奉承之能事。04他巧言令色,善于奉迎,一进公司很快就被...

  • 用巧言令色造句(精选15条)

    1、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对上对下往往有不同的嘴脸。2、他巧言令色,善于奉迎,一进公司很快就被重用。3、他是个巧言令色的人,对长官极尽奉承之能事。4、他虽然努力表现出亲善的样子,但还是给人一种巧言令色的感觉。5、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上跟你十分...

  • 巧言令色造句(精选18条)

    1、当然,在1990年代,也就是福山发表论文的时代里,曾占据统治地位的那种巧言令色的必胜主义,如今已经无法主导达沃斯的讨论。2、但不清楚检察官将如何解读这些言语不一和巧言令色。3、他巧言令色,善于奉迎,一进公司很快就被重用。4、看他那种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