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学诐行
拼音qǔ xué hǎo xíng
含义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出处宋·陆九渊《与张辅之书》:“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
典故出处
宋·陆九渊《与张辅之书》:“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曲学诐行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曲指曲解,学指学问,诐指诡计,行指行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某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使用虚伪的学问和假装的行动来迷惑他人。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以假扮学者或者使用虚伪的学问来欺骗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
- 曲学诐行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不顾道义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虚伪、欺骗他人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曲学诐行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庄子·人间世》中有“曲学诐行”一词的使用。
成语结构
- 曲学诐行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曲、学、诐、行分别表示曲解、学问、诡计、行动。
例句
- 1. 他总是使用曲学诐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却是曲学诐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曲学诐行这个成语。可以将“曲”字与“虚伪”联系起来,将“学”字与“学问”联系起来,将“诐”字与“诡计”联系起来,将“行”字与“行动”联系起来。通过将成语的含义与每个字的意义进行联想,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欺骗和虚伪有关的成语,如“伪善”、“假公济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曲学诐行骗了同学的零食。2. 初中生:她通过曲学诐行成功地获得了班级的领导职务。3. 高中生:他的曲学诐行让他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4. 大学生:这个政治家以曲学诐行获得了选民的支持。5. 成年人:他的曲学诐行让他在职场上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