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残兵
拼音lǎo ruò cán bīng
含义原指年老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现多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近义词
枯木朽株、残兵败将
反义词
兵强马壮、精兵猛将
英文翻译
remaining troops made up of the old and weak <motley troops unfit for combat dut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年老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现多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成语举例:以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老舍《骆驼祥子》五)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弱,不能读作“nuò”。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袁尚进攻平原,审配与陈琳留守冀州,曹操趁机围困冀州。袁尚派主簿李孚扮作曹军去攻冀州,审配见是李孚,就与他商定先用妇幼与老弱残兵假降曹操,主力部队混出城与曹操决战,被曹操识破,曹操将计就计取了冀州。
详细解释
- 老弱残兵是由“老”、“弱”、“残”、“兵”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它原指战场上年龄大、体力弱、伤残的士兵,因为他们无法胜任作战任务,往往成为战斗力不强的一支队伍。后来,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其他领域中力量薄弱、无法胜任任务的人或组织。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中存在力量薄弱、无法胜任任务的成员。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或工作中表现不佳,无法胜任重任。
故事起源
- 关于老弱残兵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这个成语的意义与战争有关,可能源自古代战争中的实际情况。战场上,年老体弱或伤残的士兵由于身体条件不佳,无法胜任激烈的战斗,因此被称为老弱残兵。
成语结构
- 老弱残兵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四个单字组成。
例句
- 1. 这支队伍里有太多的老弱残兵,无法胜任战斗任务。2. 这个组织的管理层老弱残兵太多,无法有效地推动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支队伍中有很多年老体弱或伤残的士兵,无法胜任战斗任务,从而联想到“老弱残兵”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军事有关的成语,如“强弩之末”、“兵强马壮”等,可以帮助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橡皮擦坏了,变成了一个老弱残兵,不能擦掉铅笔上的字了。2. 初中生:这个团队里有些队员不够努力,成了老弱残兵,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发展。3. 高中生:这家公司的某些部门人员素质不高,成了老弱残兵,导致整个公司的业绩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