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发奸擿伏在词典中的解释
jiān

发奸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含义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典故出处

  • 《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近义词

  • 发隐擿伏

反义词

  • 姑息养奸

英文翻译

  • bring hidden treason and crime to light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成语举例:闻丈人发奸擿伏,惠化如神,何以至此?(《南史 傅琰传》)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揭发隐蔽的坏人坏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汉宣帝时,有个执法不避权贵的官员,名叫赵广汉。他在任颖川太守期间,曾经秉公办案,诛杀许多残害百姓的豪强。后来调到都城长安任京兆尹,经常亲自办案,捉拿坏人。在办案中,他仔细分析案情,寻找线索,并到现场勘察。有时发现可疑情况,亲自出马,制止尚未发生的案件,往往当场抓住案犯。
    有个名叫苏回的人,在宫中当侍卫,两个坏人了解到他很有钱,便在路上将他劫走,随即向家属勒索赎金。案子报到京兆尹的衙门,赵广汉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最后终于发现了劫人者的住处。于是他立即带了官兵赶到那里。到了那人住处,赵广汉考虑到硬冲进去抓人可能伤及人质苏回,便想出一个办法:叫副手前去喊话。那副手敲敲门对里面的人说:“里面的人听着,京兆尹赵某要我传话,劝你们千万不要杀被劫持的人质。他是皇帝的侍卫,杀了他你们也就完了。要是放了他,自己投降,侥幸逢到朝廷发出赦令,还可以获得宽大!”
    那两个坏人听说是赵广汉在门外,想想没有其他出路,只好把人质放了,开门叩头求饶。
    赵广汉对他们还了礼,说:“幸亏你们没有杀了人质,这样对你们总有些好处。”
    两个坏人被关进监狱后,赵广汉实现诺言,吩咐狱卒好生对待他们,并送酒肉给他们吃。
    按照当时法律,犯这种大罪的人要斩首。到了冬天,终于要执刑了。赵广汉叫人事先给他俩买好棺木,并且派人告诉他们。这两人感激涕零,表示死了也决不怨恨。
    赵广汉在任职期间,经常能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就连一般隐藏未露的情况,他也能了解得非常清楚。一次他召某地一个亭长来问事,那亭长路过界上,界上的亭长开玩笑似地托他问候赵广汉。亭长到了京城,赵广汉问事完毕后问道:“界上亭长托你问候我,你为什么不代他问候?”那亭长赶紧叩头谢罪,说确有这件事。赵广汉又说:“你为我问候界上亭长,勉励他忠于职守,好好报效朝廷。”。

详细解释

  • 发奸擿伏是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发奸”指揭发坏人的奸诈行为,“擿伏”指暴露并使其受到制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揭发坏人的阴谋诡计,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揭发和惩罚坏人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揭发腐败官员、打击犯罪分子、揭露欺诈行为等情况。

故事起源

  • 相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这位官员在任职期间发现了一位高级官员的腐败行为,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个事实揭发给了皇帝。皇帝得知后,立即下令对腐败官员进行调查,并最终将他绳之以法。这个官员的行为被后人称为“发奸擿伏”,成为了一种表达揭发坏人行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词语组成,分别是“发奸”、“擿伏”。这三个词语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成语。

例句

  • 1. 他发奸擿伏,揭发了公司内部的贪污行为。2. 她发奸擿伏,让那个欺骗她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发奸擿伏的每个字的拼音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有趣的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可以将“发奸”联想为“发现奸恶”,将“擿伏”联想为“制裁坏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成语,比如“揭竿而起”、“镇定自若”等,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发奸擿伏,告诉老师班里有同学作弊。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会发奸擿伏,揭发校园欺凌的行为。3. 高中生:他发奸擿伏,向警方提供了重要线索,帮助破案。4. 大学生: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有勇气发奸擿伏,揭露社会不公的现象。

拆字解意

发奸擿伏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