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披襟解带在词典中的解释
jīnjiědài

披襟解带

拼音pī jīn jiě dài

含义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典故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成语举例:明·陈子龙《伟南筑居远郊鲜入城市近闻其事释氏甚谨作诗问之》:“更闻理外事无心,披襟解带相追寻。”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见他。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带,洗耳恭听。

详细解释

  • 披襟解带源于《史记·孟尝君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齐国孟尝君是个非常有才华的政治家,他为人谦虚,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有一次,他在家中接待客人,因为太忙于服务客人,他甚至忘记解开自己的衣带和衣襟。这个故事传扬开来,后来人们用“披襟解带”来形容一个人忙于为他人服务的形象。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一个人忙于为他人服务,不顾自己的形象和利益的场景。比如,一个公司的领导忙于为员工解决问题,不顾自己的休息和个人利益,可以说他披襟解带。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结构

  • 披襟解带是一个由动词和名词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是个披襟解带的好领导,总是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2. 她每天都披襟解带地工作,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披襟解带的动作,想象一个人忙于为他人服务时,披开衣襟,解开衣带的形象,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成语,如“脍炙人口”、“苦心孤诣”等,来拓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每天都披襟解带地教书,让我们觉得很温暖。2. 初中生:他是一个披襟解带的班长,总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3. 高中生:在志愿者活动中,我见到了很多披襟解带的人,他们无私地为社会做贡献。

拆字解意

披襟解带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