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太急
拼音xiāng jiān tài jí
含义形容兄弟或内部之间的残杀或破坏。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典故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近义词
相煎何急
英文翻译
press/torment somebody too har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兄弟或内部之间的残杀或破坏。
成语举例:现在正是公司危机之时,每个部门都要团结一致,何必相煎太急呢?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内部争斗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详细解释
- 相煎太急源自《战国策·齐策四》:“齐人相煎,熟而快。”意思是齐国的人互相厮杀,不顾亲情,相互残杀得很快。后来,相煎太急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双方争斗过于激烈,结果双方都受到损害。
使用场景
- 相煎太急可以用来形容双方争斗时过于激烈,结果双方都受到了损害。可以用在描述争斗、竞争、战斗等场景中。
故事起源
- 相煎太急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内部不和,亲人之间互相残杀,导致齐国最终灭亡。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相煎太急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相煎太急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式为“形容词 + 动词 + 形容词”。
例句
- 1. 他们两个为了争夺一块土地,最后相煎太急,双方都没得到。2. 这场竞争太激烈了,双方都相煎太急,最后都落得个败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相煎”类似的成语“相敬如宾”进行对比记忆。相煎太急表示争斗过于激烈,而相敬如宾表示互相尊敬、和睦相处,两个成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争斗、竞争相关的成语,如“尔虞我诈”、“水火不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两个为了争夺一个水果,最后相煎太急,水果都被别人抢走了。2. 初中生:这场比赛太激烈了,双方都相煎太急,最后都没有取得胜利。3. 高中生:政治斗争过于激烈,双方都相煎太急,最后导致了政权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