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咽
拼音láng tūn hǔ yàn
含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典故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近义词
大吃大喝、饥不择食、食不甘味
反义词
细嚼慢咽
英文翻译
garbage dow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成语举例: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吃了一回。(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吃东西的样子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咽,不能读作“yīn”或“yè”。
成语辨形:吞,不能写作“舌”。
成语辨析:狼吞虎咽和“饥不择食”有相似之处。而狼吞虎咽偏重在外表的形体动作。但“饥不择食”偏重在饿得急了;顾不上选择食物;除吃东西外;还可形容对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
成语谜面:最不花钱的白吃
详细解释
- 狼吞虎咽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吃东西或做事情时贪婪而没有节制。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吃东西或进行某个活动时,像狼和虎一样狼吞虎咽,没有顾及他人,也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贪婪的行为,强调了缺乏节制和自律的负面特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吃饭时吃得很快且不讲究,或者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急于求成,没有耐心和细致。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欲望很大,追求物质享受,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故事起源
- 狼吞虎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战国时期,有一只狼和一只虎在一起打猎。他们抓住了一只羊,但是他们吃东西的方式却截然不同。狼狼狈狼吞虎咽地吃羊,而虎则悠闲地享用。这个故事成为了人们形容贪婪和不节制行为的来源。
成语结构
- 狼吞虎咽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狼、吞和虎。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贪婪的行为。
例句
- 1. 他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一大碗面条。2. 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冰淇淋,一点也不顾及衣服会弄脏。3. 她狼吞虎咽地读完了一本厚厚的小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狼和一只虎在一起吃东西,狼狼狈狼吞虎咽地吃,而虎则悠闲地享用。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你还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语,来丰富你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零食,不注意保持身体健康。2. 初中生:考试前的学习班里,同学们都狼吞虎咽地学习,希望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忙碌的高考复习期间,他们狼吞虎咽地吸收知识,希望能进入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