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自固
拼音yōng bīng zì gù
含义拥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出处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上》:“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
典故出处
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上》:“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拥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成语举例:景得书无点,辞不至;又闻欢疾笃,用其行台郎颍川王伟计,遂拥兵自固。★《资治通鉴·高祖武皇帝中大同元年》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拥兵自固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拥兵”指的是拥有军队,“自固”指的是保卫自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依靠军队来保卫自己,巩固自己的地位。它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强硬手段,使用武力来保护自己。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政权或个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依靠军队的力量。也可用于形容某个团体或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采取强硬手段。
故事起源
- 拥兵自固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常常会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便保护自己免受内外的威胁。因此,拥兵自固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 拥兵自固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拥”、“兵”、“自”和“固”四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政治上非常聪明,总是拥兵自固,不容易被推翻。2.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一直以来都是拥兵自固,不容许任何反对声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拥兵自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统治者站在高台上,周围围绕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依靠这支军队来保护自己,巩固自己的地位。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如何拥兵自固,以及这种方式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拥兵自固,他总是保护我们不受欺负。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一直以来都是拥兵自固,不容许任何反对声音。3. 高中生: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采取了拥兵自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