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耳俗目
拼音yōng ěr sú mù
含义指学识浅薄的人。
出处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
典故出处
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学识浅薄的人。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庸耳俗目指的是人的眼光狭窄,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对深层次的事物或问题缺乏理解和认识。这个成语用庸俗的耳目来比喻人的眼光肤浅,没有深入思考和洞察力,只看到表面的现象,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使用场景
- 庸耳俗目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看到事物表面,不能从更深层次理解事物的人。在批评和讽刺中常常使用这个成语,用以指责那些缺乏见识和思考的人。
故事起源
- 庸耳俗目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在《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关于人性、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个成语是庄子用来形容那些只看到表面现象,不能理解事物本质的人。
成语结构
- 庸耳俗目由庸、耳、俗、目四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庸耳俗目使得他无法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2. 那些只看到表面现象的人都是庸耳俗目之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庸耳俗目与浅薄的眼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庸耳俗目的意思是指眼光浅陋,只看到表面,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一副墨镜,眼镜片上写着“浅薄”两个字,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他在《庄子》一书中的其他成语和故事,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庸耳俗目使得他无法理解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2. 初中生:她总是只看到表面现象,完全是庸耳俗目。3. 高中生:他的庸耳俗目让他无法领悟到这部小说的深刻内涵。4. 大学生: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避免庸耳俗目,要有更广阔的眼界和深入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