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桃来李答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olái

桃来李答

拼音táo lái lǐ dá

含义比喻互相酬赠。

出处语出《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典故出处

  • 语出《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近义词

  • 投桃报李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互相酬赠。
    成语举例:明·王錂《春芜记·构衅》:“况且桃来李答,一定也不折本。”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比喻应答迅速、反应敏捷,能够迅速回应他人的提问或要求。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够迅速回应他人的需求或问题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相传,唐代诗人杜牧有一次在家里写诗,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他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迅速应答,并且一边应答一边写下了“桃来李答”这四个字。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就用“桃来李答”来形容回答迅速、应答敏捷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的反应真是桃来李答,一点也不拖泥带水。2. 面对突发情况,他总能桃来李答,迅速做出应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桃来李答”与迅速回应、应答敏捷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也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和使用该成语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敏捷回应相关的成语,例如“应答如流”、“答非所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提问时,小明桃来李答,迅速回答出问题。2. 初中生:在比赛中,他桃来李答地回答了裁判的问题,赢得了比赛。3. 高中生: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他桃来李答地解答出来,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拆字解意

桃来李答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