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口而出
拼音chōng kǒu ér chū
含义冲口:脱口,一下子说出。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出处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典故出处
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近义词
脱口而出、心直口快
反义词
守口如瓶
英文翻译
blurt out <talk out of the back of one's neck>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冲口:脱口,一下子说出。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成语举例: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面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形容说话随便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冲,不能写作“充”。
成语谜面:呕吐
详细解释
- 冲:迸发;口:嘴巴;而:表示转折;出:说出。形容言谈时言辞激烈、直率,毫不保留地说出来。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在激动、愤怒、兴奋或紧张等情绪下,不假思索地说出心里想说的话。
故事起源
- 成语“冲口而出”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事中,孟子和荀卿在争论时,孟子激动地说出了一些过激的言辞。荀卿对他说:“君言冲冲,言出于口而愈出愈多,不可止也。”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而+动词
例句
- 1. 他一气之下,冲口而出了一些伤人的话。2.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冲口而出,毫不犹豫地回答了所有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座火山爆发的场景,火山口冲出熔岩的情景就像人冲口而出言辞一样迅猛而激烈。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辞直率、慷慨激昂相关的成语,如“直言不讳”、“滔滔不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生气的时候,常常会冲口而出一些不好的话。2. 初中生:在演讲比赛中,他冲口而出的自信言辞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在考试结束后,同学们冲口而出地交流答案,讨论得很热烈。4. 大学生:面对困难,她冲口而出的坚定决心让大家都对她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