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
拼音záo bì tōu guāng
含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典故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近义词
囊虫映雪、穿壁引光、废寝忘食
反义词
不学无术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成语举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 难行和不信》)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壁;不能写作“璧”。
成语谜面:挖墙而入窃一空
成语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详细解释
- 凿壁偷光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它的意思是通过凿墙壁来窃取光线。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人们为了追求知识或技能,不择手段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或知识。这种行为通常是违法或违反道德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们可能会选择这种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使用场景
-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了学习或探索而不顾一切的人。它可以用于讽刺那些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也可以用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知识而不怕困难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信息或知识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鲁班的木匠,他想学习天文学,但他无法去学习。于是,他就用凿子凿了一个小洞,通过洞壁上的光线来观察星空,从而学到了一些天文知识。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凿壁偷光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凿壁偷光。2. 这个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每天晚上都凿壁偷光。3. 他通过凿壁偷光,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凿壁偷光相关的故事或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用凿子凿墙壁来窃取光线。将这个场景与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其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人们如何克服困难追求知识,以及他们对科学的贡献和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参加比赛,每天都凿壁偷光练习乐器。2. 初中生:她为了学习英语,经常凿壁偷光看英文原版小说。3. 高中生:为了备战高考,他每天晚上都凿壁偷光看书复习。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凿壁偷光”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