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行己
拼音lì shēn xíng jǐ
含义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出处《北史·柳虬传》:“机立身行己,本以宽雅流誉,至于登朝正色,可谓不违直道。”
典故出处
《北史·柳虬传》:“机立身行己,本以宽雅流誉,至于登朝正色,可谓不违直道。”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成语举例:《旧唐书·皇甫无逸传》:“公立身行己,朕之所悉。”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立身行己是一个四字成语,由“立身”和“行己”两个词组成。其中,“立身”指的是树立自己的品德和形象,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行己”指的是自律自强,按照正确的道德准则行事。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的自我修养和自律,是对一个人立足社会、做人处世的要求。
使用场景
- 立身行己常用于教育场合,用来教导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同时,也可以用于提醒他人要自律自强,保持良好的行为和道德。
故事起源
- 立身行己最早出自《论语·述而》:“立身行己,安贫乐道。”这句话是孔子对于立身处世的要求和思考。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成语立身行己。
成语结构
- 立身行己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动词短语组成。
例句
- 1.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立身行己,遵守校规校纪。2. 他一直秉持着立身行己的原则,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个岔路口站立,左边是立身,右边是行己。这个人需要做出选择,选择立身,即保持良好的品德和形象;选择行己,即自律自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了解更多关于立身行己的思想和理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是个懂礼貌的孩子,他懂得立身行己,经常帮助其他同学。2.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立身行己,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3. 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立身行己的原则,做一个有担当的人。4. 高中生:高中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立身行己,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