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经籍
拼音bó tōng jīng jí
含义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出处《后汉书·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典故出处
《后汉书·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近义词
博古通今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学识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博通经籍是指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包括文学、历史、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书籍,以增长知识和修养。这个成语强调了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意味着一个人有广博的知识和见识。
使用场景
- 博通经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善于吸取各种知识。可以用于赞美学问丰富的人,或者鼓励人们广泛阅读、学习。
故事起源
- 博通经籍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艺文志》中的一则记载。相传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蔡邕的学者,他非常勤奋好学,读过很多书籍,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当时有人问他:“你读过这么多书,难道每一本都能通晓吗?”蔡邕回答道:“我读过的书籍就像是一个粮仓,博通经籍就像是掌握了粮仓的钥匙。”从此,博通经籍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一个人读书广泛、学识渊博。
成语结构
- 博通经籍是一个由两个词汇组成的四字成语,第一个字“博”表示广泛,第二个字“通”表示通达,第三个字“经”表示书籍,第四个字“籍”表示经书。
例句
- 1. 他博通经籍,无论是文学、历史还是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2. 她年纪轻轻就博通经籍,是个卓越的学者。3. 他的博通经籍让他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博通经籍”拆分成“博通”和“经籍”两个部分来记忆。博通可以理解为广泛涉猎,经籍可以理解为书籍。可以将“博通”理解为“博览群书”,“经籍”理解为“研读经典”。这样记忆起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博通经籍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史记》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博通经籍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能像那位博通经籍的作家一样,写出好的故事。2. 初中生: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博通经籍的学者,我会努力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成为一个博通经籍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博通经籍,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5. 成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博通经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积极阅读、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