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铁案
拼音nán shān tiě àn
含义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出处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典故出处
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近义词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成语举例:前之所断,不愧南山铁案,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 ★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 轶闻 谳狱引律同而不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主语、定语;用于案件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南山铁案是指明明是无辜的人被冤枉入狱或被判错案的情况。南山铁案的“南山”指的是南山庙,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庙宇,据说庙内有神奇的力量能够辨别事实真相。而“铁案”则是指案件的严重性和冤案的结局难以改变。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司法不公或冤案的发生。
使用场景
- 南山铁案常用于讽刺和批评司法系统的不公正和冤枉。也可以用于描述其他领域中的不公正和冤枉情况。
故事起源
- 南山铁案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根据传说,南山庙内有一块神奇的石头,能够辨别人的清白和罪恶。有一次,一个无辜的人被冤枉入狱,他的家人前去南山庙祈求公正。神奇的石头发出了闪光,证明了这个人的清白,最终他被释放。这个故事成为了南山铁案的起源。
成语结构
- 成语“南山铁案”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南”、“山”和“铁案”。
例句
- 1. 这起南山铁案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2. 他被冤枉入狱十年,真是经历了一场南山铁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被冤枉的人站在南山庙前,希望得到公正的审判,最终证明自己的清白。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和冤案的发生原因,以及现代社会中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告诉我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无辜的人被冤枉入狱,真是一场南山铁案。
2. 初中生
- 我们学习了南山铁案这个成语,它形容的是司法不公和冤案的发生。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了很多南山铁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司法制度的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