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不迫
拼音cóng róng bù pò
含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典故出处
《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近义词
处之泰然、视若等闲
反义词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英文翻译
calm and unhurri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成语举例:这些人从容不迫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巴金《家》十五)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举止不慌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从,不能读作“cōnɡ”;不,不能读作“bū”。
成语辨形:迫,不能写作“破”。
成语辨析:从容不迫和“慢条斯理”;都有“不慌不忙”的意思。但从容不迫偏重在态度沉着镇静;多用于惊险危难的场合;“慢条斯理”偏重在说话或做事时形体动作的快慢;多用于平时的环境。
成语谜面:三军过后尽开颜
成语故事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是战国时的哲学家。有一天,庄子和当时宋国的另一名哲学家惠子一同在濠水岸边观鱼。 庄子说:“你看这条鱼在水中游得多么从容自在啊!它是多么地 快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能断定我不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 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是喜是忧。但你总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则是肯定无疑的。”
庄子说:“我们从头说起:你刚才问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说明你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才会问我的。我现在告诉你,我从自己的感受中体会的。我与你在濠水同游观鱼,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这鱼其实是在水中游戏,从容不迫地观望着我俩,它们当然也和我们一样,感到十分快乐。”。
详细解释
- 从容不迫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从容”和“不迫”两个词组成。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困难或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沉着和镇定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人们应该保持平静和自信,不慌不忙地处理问题。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紧急或困难的情况时的态度和表现。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冷静、沉着和从容的赞赏,也可以用来鼓励自己或他人在困难时保持冷静和镇定。
故事起源
- 从容不迫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颜回的学者。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非常聪明,但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有一次,颜回被请到一个重要的官员面前进行考试,他面对这个重大的挑战,却能够保持冷静和镇定。他从容不迫地回答问题,最终成功通过了考试。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从容不迫”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从容不迫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形容词之间用“不”字连接。
例句
- 1. 在紧急情况下,他总是能够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2. 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3. 他的从容不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正在面对一个紧急情况,但你能够保持冷静、沉着和镇定的态度,从容地解决问题。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学习
- 你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例句和故事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还可以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个成语,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考试,我要学会从容不迫地回答问题。2. 初中生:在比赛中,他从容不迫地应对对手的攻击。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她能够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4. 大学生:在面试中,他的从容不迫给公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