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罪有攸归在词典中的解释
zuìyǒuyōuguī

罪有攸归

拼音zuì yǒu yōu guī

含义攸:所。罪责有所归属。指罪犯必受惩治。

出处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往惩其忤,毋得宽纵,罪有攸归。”

典故出处

  • 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往惩其忤,毋得宽纵,罪有攸归。”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攸:所。罪责有所归属。指罪犯必受惩治。
    成语举例:清平之世,何出此逛诞之言?请敕下山西巡抚方辂查奏。如果臣言不谬,自应罪有攸归。★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表示罪恶行为必然会被追究,罪责归于犯罪者本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犯罪行为被揭露后,犯罪者被追究责任的场景。

故事起源

  • 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敦传》中的记载。王敦是晋朝末年的一位权臣,他篡夺了晋朝的政权,但最终被讨伐。当时有一位官员劝谏他说:“罪有攸归,君自取之。”意思是说罪行应由犯罪者自己承担,责任应归于实施者。

成语结构

  • 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罪”、“有”、“攸”、“归”。

例句

  • 1. 他犯下了罪行,罪有攸归,最终被法律追究责任。2. 只要犯罪行为被揭露,罪有攸归,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拆分成单个字,并与其含义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将“罪”与“有”联想为犯罪行为,将“攸”与“归”联想为责任归属,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罪不容诛”、“罪恶滔天”等,加深对罪行与责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铅笔盒,老师告诉他罪有攸归,要他向同学道歉。2. 初中生:小红在考试中作弊,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罪有攸归,被记了大过。3. 高中生:李华参与了一起诈骗案,最终被警方逮捕,罪有攸归,面临法律的制裁。

拆字解意

罪有攸归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