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见
拼音yī kǒng zhī jiàn
含义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典故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近义词
一得之见、坐井观天、管见所及
反义词
高瞻远瞩
英文翻译
a limited view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成语举例:以上所说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仅供大家参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成语辨形:孔,不能写作“恐”;见,不能写作“剑”。
成语辨析:一孔之见和“坐井观天”;都比喻狭小片面的见解。但一孔之见偏重于“之见”;只是范围的影响;而“坐井观天”偏重在“观天”;发挥的见解有极大错误性。
成语谜面:洞口;洞察;儒家观点
歇后语:顺着竹筒往外看;针眼里观景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看到别人布网捕鸟,发现被捕的鸟每只鸟头才钻一个网眼,心想既然如此,何必结网呢?他回家便剪断长绳做成一个个圈圈,别人问他作什么用,他笑而不答并庆幸自己一孔之见,就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安好这些小圈圈,结果一只鸟儿也没捕上。
详细解释
- 一孔之见形象地比喻人的见识狭窄,只能看到一个小洞口的事物,不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全貌。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维,不能因为自己的局限而对事物做出片面的判断。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批评那些只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妄下结论的人,或者用于自我警示,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而对事物做出片面的评价。
故事起源
- 《庄子·徐无鬼》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徐无鬼去拜访庄子,庄子问他“你见过鬼吗?”徐无鬼回答说:“我没有见过鬼。”庄子又问:“你没有见过鬼,那你怎么知道鬼不存在?”徐无鬼回答说:“我没有见过鬼,但是我听说过鬼。”庄子对徐无鬼的回答表示不满,认为他只是听说过鬼,没有亲眼见过,不能妄下结论。从此,人们用“一孔之见”来形容只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过的情况。
成语结构
- 由“一孔”和“之见”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孔”表示一个小洞口,比喻狭隘的见识;“之见”表示见解、观点。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只有一孔之见,没有全面的了解。2. 不要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要有全面的视角,避免一孔之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瞎子摸象”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瞎子只能通过触摸象的一部分来判断整体,因此他的见识是狭隘的,只能看到一孔之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见识和认识相关的成语,如“目光短浅”、“见微知著”等,来丰富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没有看到他们的优点,真是一孔之见。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强调要有开放的思维,不要只有一孔之见。3. 高中生: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拓宽自己的视野,避免一孔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