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千钧
拼音yī fà qiān jūn
含义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典故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近义词
危如累卵、危在旦夕、燃眉之急
反义词
稳如泰山
英文翻译
with the sword of Damocles above one's hea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成语举例: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己见。(鲁迅《二心集 沉滓的泛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发,不能读作“fā”;钧,不能读作“diào”。
成语辨形:钧,不能写作“钓”或“钩”。
成语故事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评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这则成语见韩愈给孟尚书书,有:“共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之句。
详细解释
- 一发,指一根弹弓的弹弦;千钧,指千斤的力量。比喻力量非常强大,威力惊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力量、威力极大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的力量非凡。
故事起源
- 《晋书·王敦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晋朝末年,王敦为了夺取朝廷的权力,派人刺杀了朝廷的重要官员。当他听到刺杀成功的消息时,非常高兴,形容刺杀所用的力量非常大,就说:“刺杀之力,一发之力,千斤之力。”后来,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力量非常强大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量词
例句
- 1. 他的拳头一发千钧,一击就把对手打倒了。2. 这个炸弹的威力真是一发千钧,炸毁了整个建筑物。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一根弹弓的弹弦,因为弹弓的弹弦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一发弹出去就能产生千斤的力量。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力量强大的成语,如“力大无比”、“力挽狂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拳击技术非常厉害,一拳下去就像是一发千钧。2. 初中生:这支足球队的进攻实在太强大了,他们每一脚射门都像是一发千钧。3. 高中生:他的演讲能力非常出色,每一句话都能给人一种一发千钧的力量。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