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无为
拼音lù lù wú wéi
含义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瞻,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典故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瞻,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近义词
碌碌无能、无所作为
反义词
大有可为、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英文翻译
mediocr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成语举例:新来的科长,表面很神气,其实是个碌碌无为之辈。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辨形:碌,不能写作“录”。
成语辨析:碌碌无为和“无所作为”、“庸庸碌碌”;都有“平庸;什么事也没做成”的意思。但碌碌无为的“碌碌”是平庸;偏重于能力平常;没有作为;多用于对已往生活的回顾;“无所作为”只说没有做什么成绩;却没有能力平常的意思;“庸庸碌碌”偏重于“平庸、没有志气”;多用于对人的评价。
详细解释
- 碌碌无为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碌碌”表示平庸、普通的意思,“无为”表示没有行动、没有成就的意思。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没有任何实际行动或成就,只是过着平庸无奇的生活。
使用场景
- 碌碌无为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进取心、没有目标、没有成就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个人的生活状态、工作表现或者学习成绩等方面。
故事起源
- 碌碌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刘熙传》中。刘熙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学问很深,但是却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成就。后来就有人用“碌碌无为”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成语组成,“碌碌”和“无为”。
例句
- 1. 他整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2. 这个人一生都过得碌碌无为,没有任何成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整天忙碌地走来走去,但却没有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最终成为了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成就、进取心相关的成语,如“有志竟成”、“有成就”等,来对比和理解“碌碌无为”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不好好学习,碌碌无为。2. 初中生:如果我们不努力,就会一直碌碌无为下去。3. 高中生:他一直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碌碌无为地度过了整个暑假。4. 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要成为碌碌无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