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而不露
拼音mì ér bù lù
含义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典故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近义词
秘而不言
反义词
直言不讳、路人皆知
英文翻译
hush up <play it close to one's ches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严守秘密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秘而不露是指保守秘密,不向外界泄露。这个成语强调了对秘密的高度保密性,不论是个人秘密还是重要机密,都应该谨守不泄露。
使用场景
- 秘而不露可以用于各种场景,比如商业谈判、个人隐私、国家机密等。在这些情境中,秘而不露强调了保守秘密的态度和行为。
故事起源
- 秘而不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原文为“君子秘而不害”。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保守秘密,不泄露给他人。
成语结构
- 秘而不露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秘”表示秘密, “而”表示连接词,“不露”表示不泄露。
例句
- 1. 他是个能秘而不露的人,从不把别人的秘密说出去。2. 这个公司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一直秘而不露,直到发布会才公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有一个“秘”字,他的嘴巴却被一只手遮住,表示他不会说出秘密,保守秘密,即秘而不露。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保密和秘密相关的成语,比如“闭口不谈”、“守口如瓶”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对秘密的保守和保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有一个秘密,但我秘而不露,不告诉你。2. 小学生:我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这是我的秘密,秘而不露。3.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的考试时间是秘而不露的,不能提前告诉别人。4. 高中生:朋友告诉我一个秘密,我答应秘而不露,不会泄露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