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鲁鱼亥豕在词典中的解释
hàishǐ

鲁鱼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含义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典故出处

  • 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近义词

  • 阴阳背谬、阴差阳错

英文翻译

  • printing mistakes owing to similar written form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成语举例:这本书鲁鱼亥豕的例子极多。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豕,不能读作“tún”。
    成语辨形:豕,不能写作“豚”。

详细解释

  • 鲁鱼指的是“鲈鱼”,亥豕指的是“猪”。鲁鱼和亥豕在字形上非常相似,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物种。这个成语比喻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将本来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使人产生误解。

使用场景

  • 鲁鱼亥豕常用于批评那些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人或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辩论、辩解或讲话中故意混淆概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鲁策一》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鲁国有一个人买鱼时,故意将鲈鱼和猪混在一起卖给别人。别人发现后,告诉这个人:“你卖的是鱼,不是猪。”这个人却说:“鲈鱼也是鱼,猪也是鱼,卖的不都是鱼吗?”于是,人们就用“鲁鱼亥豕”来形容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行为。

成语结构

  • 鲁鱼亥豕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混淆事实,把鲁鱼亥豕的东西说成一样。2. 这个政客常常使用鲁鱼亥豕的逻辑来误导选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鲁鱼和亥豕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市场上买鱼,却买到了一只猪,然后这个人开始混淆鲈鱼和猪,把它们说成是同一种动物,导致其他人非常困惑和愤怒。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相关的成语,如“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作文中故意鲁鱼亥豕,把事实说得一团糟。2. 初中生:这个政治家总是利用鲁鱼亥豕的手法来欺骗人民。3. 高中生:在辩论中,如果你使用鲁鱼亥豕的逻辑,你将失去信任和支持。

拆字解意

鲁鱼亥豕成语造句

  • 鲁鱼亥豕造句(精选12条)

    1、中国文字颇多笔画近似,因而在书写上经常造成鲁鱼亥豕的讹误。2、这本书鲁鱼亥豕的例子极多。3、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难免伪讹衍脱、附会误传,以致鲁鱼亥豕,所在多有。4、古代文献学家对古籍所出现鲁鱼亥豕的错误进行逐字校勘,目的无非在尽量恢...

  • 鲁鱼亥豕造句,鲁鱼亥豕的意思(精选10条)

    语义说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使用类别用在「传抄讹误」的表述上。例句01现今媒体追求快速报导的结果,往往致使鲁鱼亥豕的错误层出不穷。02中国文字颇多笔画近似,因而在书写上经常造成鲁鱼亥豕的讹误。03这部书急着出版上市,校对的质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