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
拼音yī jǔ liǎng dé
含义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典故出处
《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近义词
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反义词
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英文翻译
achieve two things at one strok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成语举例: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一举两得?(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i”或“de”。
成语辨形:两,不能写作“二”。
成语辨析:见“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成语谜面:业
歇后语:打伞晒毛巾;作揖抓脚背;卖糖的看戏;逮兔子打狐狸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勇士卞庄子敢于只身同老虎搏斗,他听说山上有两只老虎就想去打,朋友劝说等两只老虎争食时再下手可以一举两得。他耐心等到大老虎为了吃到黄牛而咬死小老虎,觉得这时时机已成熟,轻易地打死那只大老虎。
详细解释
- 一举两得是指通过一次行动或决策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标,实现双重利益。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做事情时,不仅要考虑到一个目标,还要思考如何兼顾多个目标,以达到最大的效益。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行动或决策可以同时实现两个目标的情况。比如在工作中,可以用一种方法解决两个问题,或者在生活中采取一种行动可以同时满足两个需求。
故事起源
- 关于一举两得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战国时期的大将军白起。据说,有一次白起率领大军攻打敌军,敌人在一个山谷中设下埋伏。白起想到一个聪明的办法,他安排了一支部队在山谷的另一侧埋伏,然后发出假装撤退的信号。敌人追击时,白起的军队从山谷两侧夹击,一举击败了敌人,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举两得这个成语的起源之一。
成语结构
- 一+ 举+ 两+ 得
例句
- 1. 我们可以通过推广环保产品,一举两得地保护环境和创造经济效益。2. 这个方案可以同时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真是一举两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一举两得”这个成语与一个人同时拿起两个东西的动作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一次动作中,同时拿起了两个目标物品,就像是一举两得一样。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一举两得”相关的成语,如“一箭双雕”、“一举多得”等,扩展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可以边听音乐边做作业,一举两得。2. 初中生:我可以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为社会做贡献,一举两得。3. 高中生:我选择参加志愿者工作,既可以积累社会经验,又可以为大学申请增加亮点,一举两得。4. 大学生:我可以利用假期参加实习,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又可以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