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众生
拼音pǔ dù zhòng shēng
含义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语。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近义词
救苦救难、博施济众
反义词
乘人之危、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语。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成语举例: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当然不是庸俗的普渡众生,也不是惩恶劝善。★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佛家子弟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众,不能读作“zònɡ”。
详细解释
- 普渡众生是佛教词汇,其中“普渡”指的是普遍救度,众生指的是所有的生命。这个成语强调了为了使众人都能得到解脱和救赎,应该普遍地救度众生,而不是只关注个人的利益。
使用场景
- 用于强调普遍救度众生的重要性,或者用于描述某人具有普遍仁慈心肠的品质。
故事起源
- 普渡众生这个成语源于佛教,佛教强调普遍救度众生,即使是最困难的众生也应该得到救赎。这个成语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成语结构
- 普渡+ 众生
例句
- 1. 他一生致力于普渡众生,为他人付出了很多。2. 作为一名医生,他将普渡众生作为自己的使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普渡众生”这个成语与佛教的教义相联系,记住其基本含义。此外,可以使用与佛教相关的形象来辅助记忆,如一个佛陀在救助众生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的教义和普渡众生的意义,以及其他与佛教相关的成语和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像佛陀一样,用善良的心普渡众生。2. 初中生:只有通过普渡众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世界和平。3. 高中生:普渡众生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道德准则,它能够使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