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
拼音pū shuò mí lí
含义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出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典故出处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近义词
虚无飘渺、眼花缭乱
反义词
一清二楚
英文翻译
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 <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成语举例:敌军却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杨至城《巧使敌人就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杂乱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朔,不能读作“shù”。
成语辨形:扑,不能写作“仆”。
成语辨析:扑朔迷离和“眼花缭乱”;都有“不容易看清楚”的意思。但扑朔迷离偏重指客观事情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偏重指主观感受十分复杂;一时分辨不清。
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个女孩叫花木兰,她是个非常勤劳孝顺的姑娘。
木兰织得一手好布,每天,她总是天刚刚亮,就把自己关在织房里精心地纺线织布。
有一天,她却一直留在自己的闺房,坐在窗前叹气。她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她有什么心事。
木兰在母亲的一再追问下,不得不说:“没有什么心事,只是昨晚看见国王征兵的文书,那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可是父亲的年纪大了,已经禁不起征战的辛劳,小弟弟年龄又小,不能代替。女儿我就为这件事焦急。”
停了一会儿,木兰又说:“我从小跟父亲练就一身好武功,可以替父亲去从军。”
母亲为难地说:“可你是个女孩,怎么能去从军呢?”
木兰坚定地说:“我有办法。”
征期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告别了父母,随大军到了边塞作战。
战争中,木兰表现得很勇敢,立了很多大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战斗,
战争终于结束,木兰胜利归来。论功行赏,皇帝要赏给木兰很多钱物,并封她为尚书郎。
但是木兰说:“感谢皇上恩典,但我不想做官,只求皇上允许我回到故乡与父母团聚。”皇上答应了木兰的请求。
木兰回到家,立刻来到自己房里,换上女孩穿的衣服,梳好辫子,戴上花,露出自己原来女孩的模样走出来。送木兰回来的同伴们一见,都十分惊奇地说:“哎呀,同行这么多年,怎么不知你是个女孩。”
后来有人为此写了一首《木兰诗》,诗的最后几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如果两只兔子贴着地面并排跑,谁能分辨出哪一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这个成语指事物在人心目中模糊不清、难以看清真相。
详细解释
- 扑朔迷离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情况的复杂、混乱、难以理解。扑朔迷离的事物常常是错综复杂、纷繁无序的,让人难以捉摸和理解。
使用场景
- 扑朔迷离常常用来形容一些复杂的情况、事物或事件,如迷宫般的结构、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理解的政治局势等。
故事起源
- 《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一句“扑朔蛮荒”,意思是乱世纷乱、争斗无序。后来,人们将“扑朔蛮荒”改为“扑朔迷离”,用来形容事物的复杂和难以理解。
成语结构
- 扑朔迷离是由“扑朔”和“迷离”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扑朔”表示事物纷乱复杂,难以捉摸;“迷离”表示事物模糊、难以理解。
例句
- 1. 这个案件的真相扑朔迷离,让人无法看清。2.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3. 政治局势扑朔迷离,人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扑朔迷离”与迷宫相联想,迷宫中的道路纷繁复杂,让人难以找到出口,从而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扑朔迷离相关的成语,如“迷雾重重”、“错综复杂”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迷宫里的路太扑朔迷离了,我找不到出口。2. 初中生:这个数学题好难,题目扑朔迷离,让我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3. 高中生:这个小说的情节扑朔迷离,充满了悬念和不可预测性。4. 大学生:这个艺术作品的意义扑朔迷离,不同的观众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5. 成年人:这个公司的内部关系扑朔迷离,人们之间的利益纠葛让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