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
拼音wǔ tǐ tóu dì
含义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典故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近义词
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反义词
嗤之以鼻
英文翻译
worship sb.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成语举例: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投,不能写作“头”。
成语辨析:五体投地和“心悦诚服”都可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心悦诚服”则含有乐意真心诚意的意思。
成语谜面:卧倒
歇后语:鲁肃服孔明
详细解释
- 五体投地这个成语由“五体”和“投地”两个词组成。五体指的是头、手、膝、胸、足五个部位,投地表示跪倒在地。合起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崇拜、敬佩某人或某事,甘愿跪倒在地,表示完全臣服。
使用场景
- 五体投地多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非常敬佩、崇拜的情感表达。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者形容对某人的极高评价。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庄子的哲学家,他非常崇拜孔子的学说,每次见到孔子都会五体投地,表示自己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对人或事物的极高敬佩。
成语结构
- 五体投地是一个由五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完全臣服、敬佩。
例句
- 1. 他对老师的教诲非常崇拜,每次见到老师都会五体投地。2. 她在演唱会上表演得太出色了,观众们都五体投地。3. 这个年轻人非常聪明才华横溢,让人五体投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五体投地与跪拜的动作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见到自己敬佩的人或事物时,心甘情愿地跪倒在地,表示完全臣服的情感。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敬佩、崇拜相关的成语,例如“拜倒在地”、“顶礼膜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我的爸爸妈妈五体投地,因为他们对我很关心。2. 初中生:我对我的偶像五体投地,他的音乐真的很棒。3. 高中生: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和努力非常敬佩,他们真的值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