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不蔓不枝在词典中的解释
mànzhī

不蔓不枝

拼音bù màn bù zhī

含义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典故出处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近义词

  • 珠圆玉润、一气呵成、文从字顺

反义词

  • 拖泥带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

英文翻译

  • (of lotus stems) neither spreading about nor branching out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成语举例: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说话作文简洁流畅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蔓,不能读作“mǎn”。
    成语辨形:蔓,不能写作“曼”。

成语故事

  • 水中、陆地的花儿,可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因为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没有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并不妖艳,中间通透,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不蔓不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而不能拿在手里玩弄。

详细解释

  • 不蔓不枝是由“不”、“蔓”、“枝”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蔓”指植物的蔓延,引申为事物的扩展或发展;“枝”指树枝,引申为事物的分支或变化。整个成语表示事物保持原样或不变化,不发展、不扩展。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保持稳定,不受外界影响而改变。也可用于批评某些人或事物不积极进取,缺乏发展动力。

故事起源

  • 不蔓不枝最早出自《荀子·劝学篇》,原文是“天生万物,蔓草不枝”,意思是天生万物,长出来的草不会有枝叶。后来,人们将其中的“蔓不枝”独立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对偶的词语组成,通过“不”字进行否定,形成了一种平衡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团队不蔓不枝,一直在原地打转。2. 她的工作能力不蔓不枝,一直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棵树,树干直立不动,没有分枝,表示事物保持原样或不变化。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不蔓不枝意思相近的成语,如“原封不动”、“不进则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鸟不蔓不枝地停在树上。2. 小学生:我希望我能在学习上不蔓不枝,一直进步。3. 初中生:他的兴趣爱好一直不蔓不枝,一直保持着原样。4. 高中生:他的思维方式不蔓不枝,一直很独特。5. 大学生:我们要不蔓不枝地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被外界干扰。

拆字解意

不蔓不枝成语造句

  • 不蔓不枝造句(精选17条)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2、与他那些短篇一样,文章主题突出,运笔徜徉恣肆;人物塑造个性鲜明,各有千秋;情节蹙金结绣,情文并茂;语言如行云流水,不蔓不枝,言之有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