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蒲鞭示辱在词典中的解释
biānshì

蒲鞭示辱

拼音pú biān shì rǔ

含义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出处《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典故出处

  • 《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成语举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汉刘宽责民,蒲鞭示辱;项仲山洁己,饮马投钱。”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汉朝时期,官员刘宽为官清正,善于从心理上去治理他的辖区,他不用很残酷的刑罚,对于部下或百姓犯错时,只是用蒲鞭抽几下而已,让他自己感到羞辱,下次好知错必改。

详细解释

  • 蒲鞭示辱是指用蒲鞭来打马,以示对人的羞辱和惩罚。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对人进行公开羞辱的行为。这里的“蒲鞭”是一种用蒲草编织而成的鞭子,是古代常用的一种器具。

使用场景

  • 蒲鞭示辱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公开羞辱和惩罚他人的行为。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公众场合下对他人进行侮辱和羞辱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公开批评和惩罚他人以示威严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蒲鞭示辱的故事源于《左传·隐公元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当时鲁国有一个叫做季孙的大臣,他非常傲慢自大,经常公开侮辱和羞辱其他人。有一次,季孙在公众场合用蒲鞭打了一匹马,以示对马主人的羞辱。这个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和反感,季孙最终因此受到了惩罚。从此以后,人们用“蒲鞭示辱”来形容公开羞辱和惩罚他人的行为。

成语结构

  • 主语 + 蒲鞭 + 示辱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蒲鞭示辱了那个无辜的员工。2. 这位老师用蒲鞭示辱了调皮捣蛋的学生。3. 某公司高层蒲鞭示辱了一个员工,引起了公众的强烈谴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蒲鞭示辱”这个成语的意思和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想象季孙用蒲鞭打马的场景,以及他因此受到的惩罚,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惩罚方式和礼仪制度,以及其他与公开羞辱相关的成语,如“张冠李戴”。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操场上蒲鞭示辱了一个同学,让他很难过。初中生:老师用蒲鞭示辱了一个作弊的学生,让他感到羞愧。高中生:某明星在社交媒体上蒲鞭示辱了一个粉丝,引起了公众的愤怒。

拆字解意

蒲鞭示辱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