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模棱两端在词典中的解释
léngliǎngduān

模棱两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duān

含义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同“模棱两可”。

出处《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典故出处

  • 《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近义词

  • 模棱两可

反义词

  • 旗帜鲜明

英文翻译

  • cut both way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同“模棱两可”。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不明确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模棱两端是形容一个人在言行上不明确,不表态,不明确肯定或否定,故意模糊其意图。这种人常常在关键时刻采取中庸的态度,不愿明确表明立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贬义的,表示这种人态度不坚定,没有原则,让人感到犹豫不决、困惑不解。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言辞或行动上不明确表态或立场的情况。比如在政治、商业或人际关系中,某人不愿明确表明立场或态度,而是模棱两端地回避问题或不明确回答。

故事起源

  • 成语“模棱两端”最早出现在《史记·卷十二·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在建立统一的秦朝时,曾经遇到一个叫孟尝君的贵族,他一直模棱两端地回避秦始皇的问题,不明确表态。这个故事成为了“模棱两端”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模棱两端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模棱”和“两端”两个词语组成,其中“模棱”表示模糊不清的意思,“两端”表示两边,这里指不明确的两个方面。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模棱两端地回答问题,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意图。2. 这个政治家总是模棱两端地回避问题,不愿明确表明立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形象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岔路口,左边是肯定的选择,右边是否定的选择,而他却站在中间,模糊不清地不愿明确选择哪一边。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含糊其辞”、“拐弯抹角”等,来扩展对于模棱两端这种态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游戏规则上模棱两端,不愿明确表明他是赢了还是输了。2. 初中生:他在课堂上模棱两端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在演讲中模棱两端地回避重要问题,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意图。4. 大学生:她在辩论赛上模棱两端地回答对手的质疑,没有明确表态。5. 成年人:他在商业谈判中模棱两端地回避关键问题,让人感到困惑不解。

拆字解意

模棱两端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