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默而识之在词典中的解释
érshízhī

默而识之

拼音mò ér shí zhī

含义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出处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默而识之是指通过沉默、观察和思考,来达到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认识。这个成语强调了默默无声的力量,只有在心静的状态下,才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需要静心思考、深入观察的情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个问题或事物的深入思考和领悟,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沉默中获得了独特的见解。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在这里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默默地思考而得到真知,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厌倦。这句话强调了通过默默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获得真知。

成语结构

  • 默而识之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含义都很明确。

例句

  • 1. 他默而识之,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2. 只有通过默而识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默而识之这个成语与默默思考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静静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者参加讨论,进一步了解默而识之的应用场景和深层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默而识之,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中学生:通过默而识之,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需要默而识之,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深层含义。成年人:工作中,我们需要默而识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拆字解意

默而识之成语造句